10月2日至9日,因上游行洪,水位超过最高通航水位,新沂河船闸被迫采取停航措施,期间滞留船队达42队、单船198艘。10月9日,随着上游行洪结束,水位回落,船闸恢复通航,大量滞留船舶需要快速疏解。面对前所未有的通航压力,船闸开启24小时全天候运行模式,全员上阵,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投入这场船舶疏解“攻坚战”。
(资料图)
疏解过程面临重重困难和压力——
船舶大型化客观上降低调度效率。当前船舶尺寸普遍增大,以往1个闸次可以轻松安排8艘以上船舶,现在每闸次安排船舶数量大多在4至6艘之间,最少时甚至仅能安排3艘。调度效率降低意味着完成相同运量需要开放更的闸次,投入更多调度组织和协调时间。
重载船队和重船占比高对过闸时间提出更高要求。常态情况下,为保障夜间航行安全及必要的设备维护,船闸晚上9点至11点间停止调度,次日清晨6点恢复运行。根据实测数据,1个重载船队完整通过2个闸次平均约需4小时,空载船队也需3小时左右;单机重船通过约需2小时,空船需1.5小时。疏解积压船舶过闸时间的刚性需求,叠加集中到港的船流高峰,船闸正常的运行调度时间已经远不能满足。
下游水位频繁变动挑战安全高效精准疏解。因下游沂南水利闸口频繁排水,船闸必须与水利部门保持随时沟通和协调,精准预判排水间歇,利用一切可能的安全窗口期争分夺秒组织船舶过闸。与此同时,持续的降雨天气也为现场调度指挥和船舶航行安全带来了额外的风险与困难。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考验船闸调度、协调、应变能力的极限。10月9日复航后,船闸立即取消原有的夜间停航,调度、操作、维护等各岗位人员全员在岗,实行“人歇闸不歇”的24小时连续运转模式。运调科化身“战时指挥部”,一方面时刻紧盯下游水情变化,主动协调,灵活利用每一个排水停止的宝贵窗口,将调度效率提升至最高;另一方面,克服降雨带来的视线不佳、地面湿滑等困难,加强安全引导,确保每一个闸次操作万无一失。工技科严格执行“每小时巡查”机制,实时监控闸室水位、船舶过闸动态,对辖区航道、闸阀门机电设备、水工建筑物、助航设施、消防设施等设施设备开展不间断巡查,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为船舶疏解工作提供有力的设备设施保障。强化为民服务,工作人员通过新版“船讯通”平台、高频呼叫等方式及时与船民共享天气、水位信息,提醒船民做好待闸准备。
工作成效
在这场船舶疏解攻坚战中,无论是繁星满天的深夜,还是雨水淅沥的凌晨,船闸现场始终灯火通明,各岗位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与时间赛跑,与水位变化博弈,只为滞留船舶少一分钟等待,早一分钟过闸。复航一周来,沂南、沂北2座船闸累计放行船队110队、单船1022艘次,迅速缓解了船舶积压状况,有力保障了水路运输大动脉的畅通无阻。
拟稿:周子航
江苏交通/连云港交通
江苏交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ID:jsjtwx
连云港交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ID:lygjiaotong
邮箱:lygjtb@163.com
关键词: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