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旧时私塾先生管教学生的戒尺如今成了摆在桌上的规劝文具,不少戒尺还印刻了名言名篇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然而,记者发现,许多戒尺上印制的名言名篇错误不少,极易误导孩子。

《弟子规》背了三年竟是错的

婷婷刚上幼儿园时,妈妈就挑了一把刻有《弟子规》的戒尺摆在家中。一旦婷婷犯错,就要把戒尺上的《弟子规》背一遍。然而,就是这段戒尺文字闹出了笑话。婷婷上一年级后,发现课本里的《弟子规》与戒尺上的并不一致,每当老师要求背诵,婷婷都很难纠正背了3年的错误版本。

记者发现,原本360句的《弟子规》在这把戒尺上被压缩为86句,这86句也不是节选自某一部分,而是将无规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婷婷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弟子规》是按照“总叙、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顺序编写的,有其内在逻辑,戒尺中胡乱编写的《弟子规》只会误导学生。

耿女士家的戒尺上印的是《劝学》,但少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开头的第二段,直接跳到第三段后又省略了中间的很大篇幅。如此随意删减,经典文章全乱了。

商家知道有错却说介意勿拍

记者在网上搜索“戒尺”后发现,市面上售卖的戒尺在10元左右,销量很大,有的月销量超过3.5万件。戒尺上多印刻《劝学》《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名篇,但它们就像是一个模板做出来的,连错误也几乎一样。除了上文提到的错误类型,错别字也能找出一堆,如将“褚”印成“诸”,将“昝”印成“咎”,将“卞”印成“卡”等。

记者向卖家建议能否跟厂商反映改正这些错误,得到的回复却是:“介意勿拍”。

专家:教学用品不容出错

东城区一重点中学班主任杨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辨别能力,很容易被错误的信息影响,一旦形成错误认识很难纠正,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知识性错误。”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方晨晨表示:“错误信息带给孩子的不只是认知的偏差,还会直接误导孩子的三观。”他提到,不仅是戒尺,还需要注重文具上、网络上传递的一些错误信息,避免错误信息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实习记者 鹿杨)

关键词: 弟子规 劝学 戒尺 文章